DB视讯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159号提案的答复
编辑:小编 日期:2025-08-05 21:53 / 人气:
现行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室内装饰装修安全管理的通知》
2021年12月发布的《铜陵市城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铜陵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明确规定“政府提倡装修人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资格的装饰装修企业或者施工人员进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同时我局指导市建筑装饰协会在其网站公布具备装饰装修资质的会员单位信息。目前,企业是否具有装修资质,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可通过住建部网站公开查询。
下一步,针对家装诈骗,一方面我局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共同打击家装诈骗行为,共同压缩装修诈骗行为生存空间。根据前期热线接诉情况,统计高风险企业“黑名单”,并及时将情况反馈市场监督部门,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增强装修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局将指导市建筑装饰协会成立家装分会,持续发挥行业协会引领带头作用,担负起协会自身责任,加强家装行业自律,吸纳并提高家装会员单位的发展信心和创新能力,提倡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装饰企业创优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布创优获奖评选结果,提升装饰企业争创优良工程的积极性,引导装饰企业依法竞争,推动装饰行业健康发展。
二、关于“公安部门应警惕房屋装修诈骗犯罪行为的危害……对公安部门进行立案监督”的建议
市公安局已成立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对全市经济犯罪案件实行集中接警、统一受案,市公安局法制部门及公职律师入驻中心,对警情受理、不予调查处理、非经侦类警情管辖纠纷认定及移交等进行前置审核,从源头杜绝有警不接、有案不受、推诿扯皮等接报案环节的顽瘴痼疾。公安部门针对涉及房屋装修诈骗的报警,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如符合经济案件立案要求,公安机关将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通知》、《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等相关规定,立即立案侦办,严厉打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不符合经济案件立案要求,属于民事经济纠纷,公安机关建议报警人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维护权益。同时紧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美丽乡村行”等主题活动,依托“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法律法规宣传“大蓬车”、农村大喇叭,广泛宣传普及防诈骗常识,努力提高群众防诈骗意识。
三、关于“税务部门应当对各辖区装修公司开票情况进行监控……对破产闭店的苗头予以警惕”的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八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市税务局依法进行催缴,并对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及时移交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于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市税务局及时申报社保费债权并履行债权人职责,协助破产管理人将分配到的社保费债权征收入库。
下一步,税务机关将严格发票印制、使用、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代开管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要求企业依法依规开票,鼓励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同时,若纳税人发现销售企业不开具发票,可向辖区税务机关举报,税务机关将依法要求其整改。若税务机关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销售公司不开具发票且未对未开票收入进行纳税申报的,将依据《发票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四、关于“市场监督部门负责装修市场的监管和业主的权益保护……及早控制房屋装修诈骗的受害范围”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登记源头管控。一是推行注册登记实名认证。在企业登记环节严格落实实名认证制度,通过“全国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对法定代表人、股东、高管等关键人员实行实名核验,确保经营者真实身份信息可追溯,防范冒用他人身份虚假注册或“空壳公司”问题。二是规范经营范围标准化表述。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目录》,明确装修行业相关经营范围的标准表述(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建筑装饰材料销售”等),避免企业以模糊表述规避监管,从源头减少“挂靠经营”“资质套用”等风险。三是审慎审查异常经营场所。对同一地址多次注册装修公司、频繁变更经营场所或注册地址与经营规模明显不符的申请主体,纳入重点审查范围,要求提交场地使用证明并实地核查,防范“皮包公司”“空壳公司”通过虚假地址登记扰乱市场秩序。
(二)加强消费教育宣传与纠纷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安徽省12345热线诉求闭环办理工作规范》规定,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管领域必须管群众诉求”的原则,在市场监管部门职责范围内做好消费者诉求处置工作。一是会同市消保委结合3.15等重要节点,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市场监管部门法规宣传教育读本、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消费教育宣传,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进行宣贯,引导相关经营者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二是对未按装修合同履约而恶意拖延工期装修等纠纷投诉,会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置。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未收到12345热线中心分流转办的关于装修纠纷投诉。
感谢您对家庭装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