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视讯虚实共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AI+3D打印+MR交互助力非遗数字化创新案例入选世界大会
编辑:小编 日期:2025-08-08 22:27 / 人气: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盛大开幕,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虚实共生:数字非遗教学实践案例”亮相湖北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展,成为现场的一大亮点。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高等教育,还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生机。
在展台上,带有荆楚文化元素的冠军奖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座奖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奖品,更是现代体育与古老文化的完美结合。它的设计灵感源自于楚国文化中的双凤鸟纹饰,体现了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师生与阿里云设计平台的合作成果,彰显了数字化非遗教学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吴茜表示,学校以“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传承”为主线D智造-MR交互”数字非遗教学实践的新范式。这一创新模式有效地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推动了教育的深度改革。
在数字化非遗教学中,AI驱动的设计创新尤为突出。学校与阿里云联合研发的“荆楚纹样AI设计平台”,集成了300余种非遗元素,学生们能够通过智能算法快速生成高精度的设计方案。大四学生牟余分享道,借助AI技术,设计元素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让创作更具活力。
除了AI设计,3D打印技术也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漆器的制作工艺往往耗时长达一年,而引入SLA和FDM两种3D打印成型工艺后,制作周期缩短了77%。这意味着,学生们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就能完成高质量的漆器作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了提升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学校还邀请了多位行业大师进行技艺指导。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他们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体会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混合现实(M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们可以沉浸式地体验非遗纹样的细节与文化故事。扫描作品二维码,便可看到3D立体效果和制作流程,实现了“设计—实践—应用”的教学闭环。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数字非遗作品不仅在国内媒体上获得了广泛报道,还在国际舞台上亮相。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黄鹤楼模型、鄂州剪纸等教学成果以趣味化、视觉化的方式传播着荆楚文化。这种国际化的传播方式,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陈晨指出,数字化并不是取代手工艺,而是提升设计和制作的速度,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创新,形成“数字+非遗手工工艺”的双轨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理念,无疑为未来的创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未来,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让我们期待,千年匠心在科技赋能下焕发的新生,以及更多充满创意的非遗作品走向世界的那一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